⑤其他药物:如色甘酸(色甘酸二钠)可阻止肥大细胞、嗜酸细胞脱颗粒,从而抑制5-羟色氨、慢反应物质释放,减少抗原-抗体反应,可减轻症状;钙通道阻滞药,如
维拉帕米(异博定)、
硝苯地平、
桂利嗪等能减少肠道分泌,缓解
腹泻;中药
小檗碱(黄连素)、苦参、白芨、
云南白药、
锡类散等做局部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疾病,由于病因欠清,治疗上缺乏特异性治疗原则及措施,以药物治疗为主,达到控制症状,改善全身情况,减轻结肠的炎性病变,控制病程及急性发作,防止复发,但症状缓解并非判断疗效的可靠依据。治疗必须延长至结肠镜检查和X线检查所见病变完全消失为止。多数
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经内科治疗可望缓解和治愈,少数出现并发症或持续发作经内科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手术治疗。
1.内科治疗
(1)充分休息:避免体力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
(2)严格控制饮食:应给予易消化、无渣、少刺激性、富有营养的食品,保证充足的热量、蛋白质及维生素摄人,应停用奶类及乳制品。由于长期
腹泻及血性黏液便,常易有贫血、低蛋白及电解质包括铁、镁、钙及
微量元素不足,应设法补足,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减退,难以维持氮的正常平衡,必要时可给予要素饮食或全胃
肠外营养(TPN)以补充之。
(3)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急性期
腹泻严重者,由于直肠、结肠的大量渗出,粪便中水分与电解质吸收不良,会导致脱水、低血钠、低血钾及酸中毒,应根据检验及临床表现予以补充。
(4)抗炎治疗: 目前使用
水杨酸
磺胺吡啶(SASP)效果好,开始时为0.5g,一日3次,以后剂量增加至3~6g/d,见效后渐减至l~1.5g/d,直到症状完全缓解。
(5)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单独使用或配合
水杨酸
磺胺吡啶都能使症状得到控制,现在多采用5日大剂量疗法,即
氢化可的松300~500mg/d,连续5日,后改为口服
泼尼松40~60mg/d,症状控制后渐减量至l0~15mg/d,维持至急性期症状消失。对于病变限于左半结肠的病例,可配合直肠滴注疗法,以
氢化可的松l00mg溶于等渗盐水120ml中,缓慢地从直肠滴注,每日1~2次。
(6)止泻药:为加速控制
腹泻,可用
盐酸洛哌丁胺(易蒙停)或
樟脑酊。注意剂量勿过大,以免造成粪便及分泌物滞留,导致巨结肠的发生。
2.外科治疗
(1)手术指征:
1)重症病人,经内科治疗无效者。
2)慢性病变,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工作与生活者。
3)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梗阻、
出血、穿孔等。
4)已有癌变或黏膜已有问变者。
(2)手术方式:可分为两大类:
1)肠造瘘术:
A.横结肠造瘘术:本术式应用于左半结肠病变,情况差,不能耐受一期左半结肠直肠切除术;或病变局限于左半结肠,合并中毒性巨结肠又不能耐受一 期左半结肠直肠切除术。可先作横结肠造瘘,使大便改道,并积极进行支持及对症治疗,以迅速改善全身情况,进而作二期左半结肠直肠切除术。
B.回肠造瘘术:本术式适用于病变广泛、症状严重的
溃疡性结肠炎,全身性情况差、不能耐受全结肠切除的病例。先作回肠单口造瘘,使大便改道,便于结肠病变的控制,并积极进行支持治疗及对症处理,待全身情况改善后再行病变肠段切除。回肠造瘘术初期因大便稀薄,次数及数量较多,应注意水与电解质的补充及
皮肤的护理。
2)肠切除术:
A.结肠大部切除术:本术式适用于全结肠病变、性质严重、并发中毒性巨结肠、
出血、穿孔而一般情况较好的病例。可切除左半结肠,保留肛门加横结肠造瘘;或作全结肠切除,直肠在腹腔反折部暂行封闭加回肠造瘘。结肠切除术能去除病灶,迅速控制中毒症状及消化道症状,使病人
体质迅速恢复,待局部情况稳定(6个月左右)再行回肠直肠吻合术或横结肠直肠吻合术。
B.全大肠切除术:是较彻底的术式,包括全大肠、肛门切除,作永久性回肠造瘘术,本术式对于严重的全结肠病变病例,能彻底切除病灶,但手术破坏性大,不是所有的病人都可耐受,而且此术式造成病人终生人工肛门,生活质量下降,应尽量慎重。另一种改良术式是全结肠切除加直肠黏膜剔除,保留直肠肌层的套筒,然后将回肠末端套人直肠的肌层筒内,与肛管在齿状线处作吻合。本术式可保留完整的肛门内、外括约肌及正常的排便
反射机制,能维持近似正常的生活;虽然术后初期大便次数较多、控制不良,可以在术中将末段回肠作侧侧吻合,以制成一肠袋贮存粪便。保留肛门的全大肠切除术对于年龄超过60岁的老年病人,因括约肌功能欠佳,或合并肛门病变如
肛瘘、肛周脓肿等,一般不适宜。
治疗目的是控制急性发作,维持缓解,减少复发, 防治并发症。
(一)一般治疗
强调休息、饮食和营养。对活动期患者应有充分休息,给予流质或半流饮食,待病情好转后改为富营养少渣饮食。重症或暴发型患者应入院治疗,及时纠正
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贫血者可输血,低蛋白血症者输注入
血清白蛋白。病情严重应禁食, 并予完全胃
肠外营养治疗。患者的情绪对病情会有影响,可予
心理治疗。对
腹痛、
腹泻的对症治疗,要权衡利弊,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或止泻药如
地芬诺酯(苯乙哌啶)或
洛哌丁胺宜慎重, 在重症患者应禁用,因有诱发中毒性巨结肠的危险。抗生素治疗对一般病例并无指征。但对重症有继发
感染者,应积极抗菌治疗, 给予广谱抗生素,静脉给药,合用
甲硝唑对厌氧菌
感染有效。
(二)药物治疗
1.氨基
水杨酸制剂
柳氮磺吡啶(SASP)是治疗本病的常用药物。该药口服后大部分到达结肠, 经肠菌分解为5-氨基
水杨酸(5-ASA)与
磺胺吡啶,前者是主要有效成分,其滞留在结肠内与肠上皮接触而发挥抗炎作用。该药适用于轻、中度患者或重度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已有缓解者。用药方法:4g/d,分4次口服。病情完全缓解后仍要继续用药长期维持治疗。该药不良反应分为两类,一类是剂量相关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
头痛、可逆性男性不育等,餐后服药可减轻消化道反应。另一类不良反应属于过敏,有皮疹、粒细胞减少、自身免疫性溶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因此服药期间必须定期复查血象,一旦出现此类不良反应,应改用其他药物。口服5-ASA 新型制剂可避免在小肠近段被吸收, 而在结肠内发挥药效, 这类制剂有各种控释剂型的
美沙拉嗪(me-salamine),奥沙拉嗪(olsalazine)和巴柳氮(balsalazide)。口服5-ASA 新型制剂疗效与SASP相仿,优点是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缺点是价格昂贵, 因此对SASP不能耐受者尤为适用。5-ASA 的灌肠剂适用于病变局限在直肠乙状结肠者,栓剂适用于病变局限在直肠者。
2.糖皮质激素 对急性发作期有较好疗效。适用于对氨基
水杨酸制剂疗效不佳的轻、中度患者,特别适用于重度患者及急性暴发型患者。一般予口服
泼尼松4O~60mg/d;重症患者先予较大剂量静脉滴注, 如
氢化可的松300mg/d、
甲泼尼龙48mg/d或
地塞米松10mg/d,7~10天后改为口服
泼尼松60mg/d。病情缓解后以每1~2周减少5~10mg用量至停药。减量期间加用氨基
水杨酸制剂逐渐接替激素治疗。
病变局限在直肠乙状结肠患者, 可用琥珀酸钠
氢化可的松(不能用
氢化可的松醇溶制剂)100mg或
地塞米松5mg加生理盐水100ml作保留灌肠, 每晚1次。病变局限于直肠者如有条件也可用
布地奈德(budesonine)泡沫灌肠剂2mg保留灌肠, 每晚1次,该药是局部作用为主的糖皮质激素,故全身不良反应较少。
3.免疫抑制剂
硫唑嘌呤或
巯嘌呤可试用于对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或对激素依赖的慢性持续型病例,加用这类药物后可逐渐减少激素用量甚至停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详见
克罗恩病。近年国外报道,对严重
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静脉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病例,应用
环孢素(cyclosporine)4mg/(kg·d)静脉滴注,大部分患者可取得暂时缓解而避免急症手术。
(三)手术治疗
紧急手术指征为:并发大
出血、肠穿孔、重型患者特别是合并中毒性巨结肠经积极内科治疗无效且伴严重毒血症状者。择期手术指征:
① 并发
结肠癌变;
② 慢性持续型病例内科治疗效果不理想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或虽然用糖皮质激素可控制病情但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太大不能耐受者。一般采用全结肠切除加回肠肛门小袋吻合术。
本病活动期治疗方案的选择主要根据临床严重程度和病变部位,结合治疗反应来决定, 已如前述。缓解期主要以氨基
水杨酸制剂作维持治疗。SASP的维持治疗剂量以往推荐2g/d,但近年国外研究证明3~4g/d疗效较优。5-ASA 制剂维持治疗剂量同诱导缓解时所用剂量。如患者活动期缓解是由
硫唑嘌呤或
巯嘌呤所诱导, 则仍用相同剂量该类药维持。维持治疗的疗程未统一,但一般认为至少要维持3年。
治疗方案及原则
1.活动期的治疗
(1)轻度UC:可选用柳氮
磺胺吡啶(SASP)制剂,每日3~4g,分次口服;或用相当剂量的5一氨基
水杨酸(5-ASA)制剂。病变分布于远端结肠者可酌用
SASP栓剂,0.5~1.Og,每日2次,或用相当剂量的5-ASA制剂灌肠。
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盐100—200mg保留灌肠,每晚1次。亦可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
(2)中度UC:可用上述剂量
水杨酸类制剂治疗,疗效不佳者,适当加量或改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常用
泼尼松30~40mg/d,分次口服。
(3)重度UC:
①如患者尚未用过口服类固醇激素,可口服
泼尼松龙40~60mg/d,观察7~10d,亦可直接静脉给药。已使用者,应静脉滴注氢化考的松300mg/d或甲基
泼尼松龙48mg/d。
②肠外应用广谱抗生素控制肠道继发
感染,如氨苄
青霉素、硝基咪唑及喹诺酮类制剂。
③应使患者卧床休息,适当输液、补充电解质,以防水电平衡紊乱。
④
便血量大、Hb90g/L以下和持续
出血不止者应考虑输血。
⑤有营养不良、病情较重者可用要素饮食,病情严重者应予
肠外营养。
⑥静脉类固醇激素使用7~10d后无效者可考虑应用
环孢素静滴,每天2---4mg/kg体重。由于药物的免疫抑制作用、
肾脏毒性及其他副作用,应严格监测血药浓度,主张在少数医学中心使用。亦可考虑其他免疫抑制剂,剂量及用法参考药典和教科书。
⑦如上述药物治疗疗效不佳,应及时予内、外科会诊,确定结肠切除手术的时机与方式。
⑧慎用解痉剂及止泻剂,以避免诱发中毒性巨结肠。
⑨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变化,及早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2.缓解期的治疗:症状缓解后,维持治疗的时间至少1年,近年来愈来愈多的学者主张长期维持。一般认为类固醇激素无维持治疗效果,在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应尽可能过度到用SASP的维持治疗剂量一般为口服1-3g/d,亦可用相当剂量的新型5-氨基
水杨酸类药物。6-硫基嘌吟(6-MP)或硫唑嘌吟等用于对上述药物不能维持或类固醇激素依赖者。
3.手术治疗:大
出血、穿孔、明确的或高度怀疑癌变者;重度UC伴中毒性巨结肠,静脉用药无效者;内科治疗症状顽固、体能下降、对类固醇激素耐药或依赖者应手术治疗。
4.癌变的监测:病程8~10年以上的广泛性结肠炎及全结肠炎,病程30~40年以上的左半结肠炎、直乙结肠炎,应行监测性结肠镜检查,至少每2年1次。组织学检查如发现有异型增生者,更应密切随访。如为重度异型增生,一经确认应即行手术治疗。